機械工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支柱產業,肩負著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及國防建設提供裝備的重任,它所生產的產品是否先進、高效、節能和環保,直接影響著所裝備行業的經濟效益、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是各行業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源頭和保障
近幾年,我國機械工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大批重要機械產品產量已躍居世界首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2003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的機械企業(不包括汽車企業)只有3個,到2009年已達28個。“十一五”期間的前四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分別年均增長26.22%和26.64%,高于“十一五”行業規劃預期目標(12%)1倍以上。2009年機械工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大關,在全國工業中所占比重達到19.67%。今年1至8月,機械工業總產值達89552億元,同比增長35.3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30%,利潤達6110億元,同比增長達63.59%。
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中國機械工業節能減排與資源利用大會暨2010年中國節能機電產品(設備)展覽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整體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起到推動作用。
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
機械工業生產過程節能進展明顯,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逐年大幅下降,部分產品的效率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重大技術裝備大型化、高參數化勢頭很好
雖然機械工業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較建材、冶金、電力、化工等基礎行業要低,但由于產業規模大,其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大量能源、原材料以及排放的廢棄物不容忽視。“十一五”以來,機械工業積極推進自身生產過程的技術進步,以實現節能減排。
在產品節能減排方面,重大技術裝備大型化、高參數化勢頭很好,部分產品的效率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提高量大面廣的通用機電產品效率也有一定進展。如火力發電設備方面,發電機組向大型化發展,2009年,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生產容量占30萬千瓦以上機組的比例達67%。而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每千瓦時電煤耗比當前國內平均水平低16%以上,節能效果十分明顯。交流輸變電設備和直流輸變電設備隨著75萬和百萬伏電壓等級、±50萬伏和±80萬伏電壓等級的發展,實現了輸電能力提高,輸電線路損耗降低。百萬噸乙烯等大型石化設備的研制成功,則提高了產出效率,降低了單位產出能耗。
相關統計顯示,機械工業在生產過程節能方面的進展明顯,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逐年大幅下降,從2005年的0.65噸標煤降至2009年的0.42噸標煤。
機械工業是鋼材的主要耗用大戶,2004年工業經濟普查顯示,機械工業總計消耗鋼材占當年我國鋼材總產量的39%,節約使用鋼材就是間接節能。近幾年,機械工業大中型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耗用鋼材總體呈下降之勢,2005年為0.4702噸,2009年僅為0.3847噸,比上年下降17.23%,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提高量大面廣的通用機電產品效率工作也有了一定的進展。在中小電機方面,上海電科所開發的YE2系列高效三相異步電動機達到IEC60034—30標準IE2高效率等級,系列效率平均值為90%,比現有三相異步電動機系列產品提高了3%。變壓器方面,于2010年7月1日實施強制性標準《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特變電工等5家企業獲得該電力變壓器節能產品認證。同時,由歐盟委員會資助的“歐盟————中國節能變壓器促進項目”已經啟動,該項目粗略估計,節能變壓器的廣泛使用,每年可節電88700萬千瓦時。
積極調整應對市場需求
機械工業必須更為高效的利用能源、資源,以更低的資源消耗支撐行業持續、較快增長,生產的裝備必須能夠支撐國民經濟各行各業以節能減排增效為取向的升級改造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對核能、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新循環利用裝備、煤炭清潔利用及海水綜合利用裝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傳統產業如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等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對機械工業高效節能產品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強。
在新形勢下,我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無論在滿足先進裝備需求方面,還是在加快機械行業自身轉型升級方面,均對機械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這些市場需求對機械工業及時提供高效、節能、低排放的產品和裝備提出了迫切要求。機械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仍需不斷加快,亟須將立足點轉移到依靠節能減排技術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方向上來。
蔡惟慈指出,機械工業要以結構調整為綱推進節能減排。一是鼓勵發展專業化和規模化生產,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推進工藝技術進步;二是鼓勵發展節能高效產品,為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提供先進裝備支撐;三是積極研發新技術,提升行業的技術結構;四是積極開展節能減排服務活動,促進行業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十二五”時期機械工業節能減排目標的初步設想是,機械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噸標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噸標煤,年均下降4.9%。
蔡惟慈分析說,從環境和資源角度考察,“十二五”時期機械工業必須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更為高效的利用能源、資源,以更低的資源消耗支撐行業持續、較快增長,生產的裝備必須能夠支撐國民經濟各行各業以節能減排增效為取向的升級改造。同時,機械工業的發展還必須適應全球綠色發展潮流的形勢,產品的效率水平和環保指標必須在世界同行中進入先進行列,從設計、制造到售后服務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面貫徹“綠色”理念。
然而,目前機械工業的現狀尚不能完全適應節能減排的緊迫形勢。一些宜于采用先進工藝裝備實現集中規模化生產的熱加工有分散重復現象,全行業熱加工的能源單耗明顯高于國際工業發達國家。產品總體水平偏低,近年來機電產品的技術進步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多數產品的效率仍低于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為此已積極組織開展“十二五”時期機械工業節能規劃編制工作,為機械工業節能減排明確目標,提出思路,以實現新時期的更大發展。
上一主題:冬季即將來臨,室內用加熱器將重點管理 |
下一主題:空調的發明歷史 |